近日,一位亚马逊卖家的一票货物被查验,并被要求补缴关税。这一票货物还牵出卖家过去三年的36票“低申报货物”。
CBP(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)提出要求,让卖家补缴36票货物的关税,预计补缴金额高达约200万美元。
随着美国海关查验越来越严格,低申报的路子,慢慢被堵住了,卖家如果被海关查验,应该如何应对? 双清包税的模式,还能继续么?
01.被美国海关查了,卖家应该怎么办?
据业内人士预估,这位卖家每年大约发12票货件,每次出的是大体积货,但每票只低申报800美元左右,这种“货大金额低”的情况,相当于给CBP(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)递交了“报表数据”,最终触发了此次清查。
卖家面对如此巨额的补税账单,陷入两难境地。
如果交税,金额实在太大,有可能一年的利润都搭进去了,但如果不补税,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,比如,会不会被强制关店?原本用来报关的BOND(报关主体的保证金或资质)还能不能用?法人是否也被关联,以后连美国都去不了?
针对这一问题,有分析人士认为,如果不补税,CBP会判定卖家恶意逃税,在调查时,可能会让亚马逊、eBay等平台,将同一主体不同平台的店铺进行穿透并冻结,造成了大面积的“连坐”。尤其是卖家选择使用AGL(亚马逊物流)时,使用自己的抬头来申报,被查到的路径可能会更短,更可能被直接关联到具体店铺。
那么,被海关查验后,应该怎么办?
一位分析人士给出了直接建议,遇上CBP追税这事,既不要硬扛,也不要直接认栽,先冷静梳理清楚到底涉及多少货和真实金额。CBP邮件中提示的大额数字(关税和涉及的货物),里面水分不少,还是有不少谈判的空间。
第一步,马上委托专业的美国本地关务律师,自己尽量不要与CBP直接沟通,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律师会仔细核算,哪几票的货物真有问题,哪些其实可以解释,同时卖家要准备好证据材料(申报、采购、付款凭证),不要瞒报;虽然不要瞒报,但不意味着CBP提的要求,全部要答应,实际上,具体金额、流程都有谈判的空间,争取搞成分期或者减免一部分。
第二步,要将库存、资金、其他法人资源赶紧隔离,不要被关联,最终导致被“一锅端”。在路上的货,要让货代查一下,是否合规,以未雨绸缪,提前止损。
此外,在关税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,小心为上,做到合规、合法,以免被抓到小辫子。
02.“双清包税”模式还能用吗?
自特朗普上任,不断对世界各国征收高额税,特别是对中国商品,加征至100%以上。
在此政策下,CBP通过自动化系统,对申报数据与市场价格进行比对,一旦发现货值和申报金额差距明显,就会启动追溯审计。上述卖家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,被“挖坑”中招,他的多票发货被系统标记为异常,CBP按规定追溯过去三年的记录。
在行业里,突击审查常被戏称为“查水表”,就是指海关随机抽查货物申报情况。
需要提醒的是,不管是通过亚马逊自有物流(AGL)发货,还是第三方货代,清关透明度都很高。使用AGL时,亚马逊会以卖家的美国公司信息(如税号EIN或店铺主体)直接向海关申报,卖家低申报一旦被查实,后果将直接传导到店铺层面。因此,走AGL路线的卖家,要么严格申报真实货值,要么就不要太频繁走大货量,否则风险实在太大。
话又说回来,即便是第三方货代走件,虽表面上是货代公司名义申报,但海关通过物流轨迹、资金流等信息,也能追溯到实际货主,并对卖家进行处罚。
“双清包税”的模式下,很多货代都是通过低报货值来凑价格。真要哪天被查了,货代往往可以置身事外,而卖家要承受巨大损失。
低报就等于种下了隐患。随着美国检验力度持续加码,希望通过低申报蒙混过关的日子,正在成为历史.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kjds.com/post/2655.html ,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:https://www.zkjds.com/
- 喜欢(10)
- 不喜欢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