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亚马逊正式实施了关于FBA仓库商品遗失的赔偿新政策,此举激起了众多卖家的强烈不满。
该政策原计划在去年12月宣布后,于今年3月10日生效,但随后被推迟至3月31日,即4天前正式施行。
早在该政策初露端倪时,卖家们就已怨声载道,纷纷表示不满。
01
亚马逊FBA赔偿新政
事实上,亚马逊此举确实显得不够地道。
别认为丢件是小概率事件,与己无关。
若你在亚马逊运营三年以上,定会遇到丢件问题。
亚马逊曾公开表示,其FBA仓库每年的商品遗失率约为2.4%,即每100件商品中可能有2至3件会遗失,这一比例并不算低。
以往,若发生商品遗失,亚马逊会按照商品的售价对卖家进行赔偿。
然而,这一新规却改变了赔偿标准:
对于消费者下单前产生的遗失商品,亚马逊将不再按售价赔偿,而是按制造成本价进行赔付;而消费者下单后产生的遗失,则仍按售价赔偿。
这意味着,若商品在FBA仓库中遗失且尚未售出,无论其实际售价如何,亚马逊都仅按进货或制造成本价进行赔偿。
至于卖家在包装、运输、推广等方面的投入,亚马逊则不予考虑。
比如你花10块钱做个杯子,卖100块,运费、关税、仓储费又花了50块。
以前:杯子在亚马逊仓库丢了,赔的是100块售价。
现在:只赔10块成本价,剩下140块的损失(利润+运费等)你自己扛!
卖家表示这不就等于:“这等于他们犯错,后果全让我背锅?”
更为离谱的是,卖家需提交一系列资料以证明制造成本价,如进货单、发票等,且这些资料需经过亚马逊的审核。
这不仅增加了卖家的工作量,特别是对于多SKU的卖家而言,更是负担沉重。
若卖家未提交资料或资料被亚马逊认为不合理,亚马逊将自行估算同类品的制造成本。
然而,这一估算价格的准确性却令人质疑,有卖家反映其估算价格比实际价格低了40%以上。
此外,若卖家对估价有异议并申请复议,大概率会被拒绝,并可能因申请“过早或次数过多”而受到惩罚。
对于销售高货值大件商品的卖家而言,这一新规无疑是噩梦。
一旦商品遗失,从成本上就要损失近一半,再加上不予赔付的运费等费用,这些往往比制造成本还要高。
全部成本加起来,让亚马逊FBA仓库随意遗失一件商品,卖家就可能白忙活大半个月。
更为严重的是,该新政还规定,在赔偿后若商品被找回,亚马逊将拥有对该商品的处置权。
02
卖家集体暴怒
这一规定让卖家们哭笑不得,纷纷表示无语至极。
有卖家指出,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商品,如限量版手办、卡片、体育纪念品等,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价值可能远高于制造成本。
若这些商品被亚马逊遗失,却仅按制造成本进行赔偿,显然难以接受。
此外,还有卖家担心,将成本底价透露给亚马逊可能会使其直接接触到供应商,从而以各种方式达成不公平控制市场的目的。
毕竟,连核价严格的TEMU都未要求卖家直接透露底价,亚马逊此举确实令人费解。
总体来看,这一新规确实霸道至极,堪称“霸王条款”。
已有卖家连发多项控诉,揭露了该新政的大部分不合理之处。
谁的责任谁承担,这是天经地义的原则。
然而,亚马逊不从FBA仓库商品遗失的源头找问题、优化流程并出台对应措施,却将责任和亏损转嫁给卖家承担,这一做法在任何场景下都难以令人信服。
对此,似乎难以找到合理的解释。
有家具卖家吐槽,从中国到美国的各种费用,甚至超过产品制造成本,但亚马逊只赔偿制造成本,损失惨重。
收藏品、定制品及溢价产品受影响更大,如宝可梦卡片、收藏版玩偶、限量乐高玩具等,制造价值低但溢价高,若丢件,亚马逊仅按制造成本赔偿,无异于“抢劫”。
更可笑的是,新政还规定,若亚马逊按制造成本赔偿后,找回遗失商品,则拥有处置权。
亚马逊以低廉的制造成本赔偿,找回后再以高价销售,这是对卖家的“二次剥削”。
进货时记得保留发票,否则提交的制造成本,亚马逊可能还会打折。
不得不说,这政策太过霸道!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kjds.com/post/2614.html ,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:https://www.zkjds.com/
- 喜欢(11)
- 不喜欢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