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版《快递市场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新规)今天正式实施,围绕快递是否应该送上门的舆论大讨论又来了一次。
最有争议的就是下面这条:
“未经用户同意,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、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,情节严重的,将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。”
关于快递新规,3月1日下午,我们视频号开了一场直播讨论这个话题,大家可以前去观看直播回放,为节约时间,可以只看最后六分钟的总结。
开头之所以说“又”,是因为新规相关内容,最早2022年1月的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就已经提出了。
从修订草案,到征求意见,正式颁布,再到今天的开始实施,相关话题已经多次登上热搜,但始终争不出个所以然。
01
各方对此立场不一:
有些用户拍手称快,因为放驿站对他们来说十分不便,有了新规的支持,理论上用户“投诉”的威慑力大增,他们也不怕快递员拒绝送上门了。
也有用户表示反对,因为不喜欢过多的打扰(无论是电话确认,还是敲门派送),觉得放驿站挺好。
还有用户担心,快递上门会拖延物流效率,导致快递费用增加,甚至增加与业主的摩擦。
至于快递小哥,反应是最激烈的。
很多人站出来诉苦,表示现在每单派送费已经被压得只有3毛-8毛一单,如果强制要求送上门,每天累死累活只能送几十单,撑死不过两百单,那真是要喝西北风了。
所以相关热搜下,顶的最高的一条新闻就是媒体采访某网点快递小哥,对方表示因为担心新规被罚,该网点每五个快递员就有一个准备辞职。持相似想法的快递员不在少数。
关于快递员是否送货上门,前面说了,理论上,国家邮政局一直是要求送货上门的,这次不过是给出了明确的惩罚措施,即使在如此“严苛”的新规下,从业者依然表示做不到(再逼我就不干了),而且社会各方讨论了两年也没讨论出个结果,到底是为啥呢?
02
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复杂的“不可能三角”:
一角是高度差异化的用户需求——
有的用户强烈要求送上门,有的强烈要求不要送上门,有的用户既要求快递无限配合自己个性化的配送需求,又不同意快递费上涨。
一角是电商和快递公司“合谋”,不断压低快递单票价格——
电商从业者都知道,快递涨价不是某一方可以决定的,它背后牵动着复杂的电商生态。
各大平台间为竞争用户,单件包邮已经是行业常态,部分快递公司或主动或被动的配合这种低价生态,一些公司已经可以做到3元发全国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快递想要涨价,无论是物流公司、电商平台还是电商商家都不可能会同意。
快递员在这个行业生态中是最为弱势的,他们无法推动上游改变,最激烈的反抗就是辞职。现在新规人为“拔高”物流末端服务标准,矛盾自然集中在快递员和用户之间爆发。
一角是快递驿站、快递柜拧巴的价值补充——
很多对快递不经同意送驿站和快递柜不满的用户,常常误会它们是养成快递员“懒惰”不送上门的资本推手。
实际上,他们把因果搞反了,快递驿站和快递柜的出现,本身就是为补充物流末端不足的运力而诞生的。因为快递配送费被压低,快递员不赚钱,招不到足够的快递员配送(另外也有满足差异化配送需求的因素),才会出现快递驿站快递柜来缓解这个矛盾。取消快递驿站快递柜,不会让配送率上升,只会让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更加艰难。
开一家快递驿站,也绝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“轻松躺赚”。
正是有这样复杂的“不可能三角”,物流末端的矛盾绝不是一纸“重罚”通知就能解决的。
其实官方也明白这一点,严格执行的可能性不大。目前唯一站出来对新规执行表态的只有上海。
中国新闻网采访了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王海鸿,他的用词颇为谨慎,“作为管理部门,我局将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,坚持依法行政,加强监督检查、严格执法,及时处置企业违反《办法》相关规定的行为。对于消费者通过投诉、申诉和举报等方式反映的问题和情况,我们将依据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置答复。”
尤其针对消费者投诉、举报,你可以琢磨一下“处置答复”与“坚决支持”的微妙区别。
03
说到这里,大家有没有发现整件事的最大“盲点”?
在这个持续两年的社会大讨论中,作为监管方的国家邮政局出来说话了,作为相关方的用户、快递小哥也出来说话了,媒体、专家,包括电商平台、电商商家也都很关注这个问题,偏偏,作为直接被监管方的快递公司,几乎是完全失声的状态。
在百度搜索“快递公司回应”关键词,占据前排的都是快递公司回应春节停运的消息,唯一一条回应新规的,点开发现是记者做了一个拼盘消息,几家回应的快递公司也全是标准公关话术。
新规明明是国家邮政局对快递公司的管理办法,罚款的对象,字面上也非常明确,针对的是快递公司。
既然如此,为什么无论是公众还是快递小哥,都默认这个罚款会直接落到快递小哥个人头上呢?
因为目前的现实就是,无论是物流公司,还是网点,都缺少有效管理快递员的手段,他们互相之间本就是极为松散的转包关系。
网点只有接到用户投诉,才知道快递小哥没有按需投递。物流公司对快递小哥的监管,更是形同于无。所以物流公司与网点之间,网点与快递小哥之间,都是一个滞后的依靠罚款约束的关系。所以快递小哥也会自然而然的认为,形式上的公司被罚,最终就会变成自己被罚。
虽然要谴责物流公司在这件事中“隐形”,但也得承认,除了物流公司要站出来有所担当,推动末端物流服务的改进,作为相关方的快递驿站和快递柜商家,包括电商平台、商家,也应有所改变,大家合力,才能避免矛盾激化,毕竟把最后一公里搞崩,不是我们任何一方想看到的。
04
解决方案就像一张拼图,理论上每个环节都有责任摆好自己的那一块:
首先,物流公司要支持个性化的物流服务,按需定价,让快递员能多劳多得;
其次,电商平台包括电商商家在用户下单时,就要引导用户设置配送偏好,对接物流公司个性化的产品,提供差异化的定价。比如想要低价包邮的用户,就得接受驿站自取;用户还可以修改自己的名字地址,标注上门还是驿站。
接着,快递驿站在发送取件码短信时,可以再给用户提供送货上门的选项,比如回复数字1要求上门,这是在不改变现有流程,现有成本结构,不增加快递员额外负担,也不增加消费者支出还能符合国家政策的最好办法,就是快递公司要把驿站的短信服务稍微升级一下,具备回复处理的能力,就能实现皆大欢喜。所以,快递公司绝不可以再懒政了!
最后,快递员在分拣配送时,根据前面的用户选项,必须按需配送。
上述理论说起来简单,实际上无论是让物流公司支持个性化配送,还是让电商平台增加个性化物流选项,都是需要时间和开发成本的。
不过,新规从征求意见到正式实施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,相关方显然也不是不知道监管趋势和解决方案,一直没能实现其实有点说不过去。也许,相对其他生存问题,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可以往后拖的?
于是现在压力全都堆在了快递员身上,如果物流公司层面没有智能语音外呼的协助,让快递员每天打上千个电话确认是否派送上门根本是不可能的。
监管如果严格执行,无人配送最后一公里,倒逼物流涨价,商家成本上升,平台用户减少,将会是一个多输局面。如果不严格执行,一切照旧,用户在明文支持的背景下,对末端物流的意见只增不减,矛盾爆发也只是早晚的问题。所以,唯有多方行动起来,正面解决,这件公案才有讨论清楚的那一天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kjds.com/post/1480.html ,转载需注明文章链接来源:https://www.zkjds.com/
- 喜欢(10)
- 不喜欢(3)